第九初级中学开展校本“活力课程”开发研讨活动
3月20日下午,第九初级中学开展了校本“活力课程”开发研讨活动,上海教育科学院杨四耕教授、区进修学校左长旭书记、玄武区教科所杨向红所长和周萍老师等课程论方面的专家和领导来我校进行了现场指导,针对于九初的校本课程开展、校本课程教材开发、校本课程规范、以及评价等方面给出了极富实践意义的宝贵意见。九初校长倪宗磊,副校长孔来宝、司璐璐,教务处主任郑素梅、教科室主任陈元芝以及其他教师共30多人共同参与了研讨。
杨向红所长首先整体介绍了依托于玄武区课程特色发展的九初“活力课程”体系,并将九初校本课程体系中的“五声五育”特色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接着,郑素梅主任概要介绍了九初本学期开设的27门校本课程,例如语文学科的读书、书法、诗朗诵,生物学科的运用电子显微镜及数码实验室观察微观世界,政治学科的国学启蒙等等。在发言的最后,郑主任提出,如何真正落实“活力课堂”并明确从哪些方面可以落实九初的核心特色“活力课程”是迫切需要专家进行指导的地方。青年教师刘冠华随后以其开设的校本课程“歌声中的古典诗词”作为典型案例从课程开发、课程方案、如何评价以及上课情况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然后,教务处葛梅副主任重点叙述了九初运用先进的数码实验室开设的选修课“神奇的生物世界”。她从选题目的、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介绍了课程的五块主要内容,分别是:生物的微观世界、美化生活、感悟生命、体验生活、参观访谈。
在九初教师们发言完毕后,杨四耕教授以“歌声中的古典诗词”为例,从课程纲要、课程教材、教学设计、课程效益四方面对该门校本课程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改进意见。杨教授特别提到,课程不能有课无程或有程无课,既要有内容有目标,又要有教与学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变教案为学程,既有教材设计又有学程设计,这里需要包括前言和栏目设计等,其中栏目设计要反映出课程的进程。他认为,不能因为是一个学校搞的课程,就忽视了教材的设计,要模仿国家审定的教材,尽管内容少一点,也要从规范细致的角度入手来做教材,先搭出基本框架再填充内容。杨教授最后结合课程领导方格提出了对九初校本课程的愿景——希望第九初级中学能结合“活力课程”特色,打造出自己的精品校本。
研讨活动气氛热烈,老师们与专家们坦诚交流。研讨会的最后,九初教师信心满满,决心汲取专家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对自己的校本课程进行改进,努力创设优秀的活力校本课程。
(通讯员:朱晨菲 第九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