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并措,减负增效——南京九初有力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生根

  • 发布时间:2021-11-16 19:05
  • 作者:教务处
  • 浏览量:5341

为贯彻落实“双减”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提前谋划、明确内容、细化举措,从多方面有力推动了“双减”政策的落地生根。

一、延时服务重实效

暑假里,学校领导班子多次研讨,制定了“5+2”课后延时服务的相关方案。经过前期的充分调研和反复讨论,线下复课第一天,各年级延时服务即有序开展。初一、初二年级重视对学生作业的指导、老师们进行辅导答疑,既有学科的基础作业,也有探究性的拓展延伸,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初三年级结合学段特点和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开设了晚自习。

课后延时服务开展两个月来,老师们本着务实高效的原则,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第一位,除上述的举措外,各班级还注重学科帮扶,晚6:00延时服务结束后,老师们还依然在教室或办公室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二、教学研讨促发展

“双减”政策要求应“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学校一直重视学科组的整体建设,强化备课组的建设,以备课组为单位,统筹教学工作。开学以来,各备课组定时、定点地组织集体备课活动,各备课组围绕“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课堂效率”,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讨论。各备课组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作业设计方案以及课程教学计划。

10月15日,学校承办了南京市初中物理教研活动,物理教研组为全市初中物理老师呈现了两节精彩纷呈的课,课上,老师注重情境设计、优化作业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赢得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作业设计激兴趣

课后的作业练习是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双减”背景下,各备课组既注重作业的“减量”,又注意到作业的“提质”,积极探索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和有效作业的实施途径。

新学期以来,各备课组深入研讨,进行作业优化设计,控制作业时间,积极探索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一年级语文组组织“创意读写比赛”,让同学们在读写本上创作“迅哥儿的朋友圈”,同学们各施其能、认真创作,图文并茂,既激起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又有效地进行了名著阅读;政治组要求初一同学完成“认识你自己”的主题小报;生物组结合学科特点,让同学们完成“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同学们兴味盎然,积极性极高。初二年级地理组结合课程内容,开展地理绘画竞赛,同学们积极参与,创意迭出,精彩纷呈。

四、校本课程显特色

学校一直坚持开设校本课程,用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校园生活,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新学期,学校提前考虑、通盘谋划,在原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本学期面向全体初一年级的同学,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了23门校本课程。这些课程既有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奇妙的对联”“走进昆曲”“非遗”系列课程,也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趣味生物实验”“数学与逻辑”,还有开拓学生视野的“历史人物”“山水实践”“文苑漫步”......老师们精心备课,呈现了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课,同学们兴致勃勃,徜徉于一个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为配合校本课程的开设,学校精心设计了“钢琴角”,课间,孩子们在钢琴角一展风采,随着一曲曲优美的钢琴曲,孩子们徜徉于艺术的海洋中,丰富了学校的校本课程、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愉悦了孩子们的身心。

五、家校携手助成长

家校联动是一个传统而时新的话题,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而学校也应“引导和参与家庭教育”。“双减”文件落地,各年级通力合作、深度研讨、各有侧重地开展了“家校联动”的系列活动。

初一年级开展了“双减”背景下的班主任沙龙,就“双减”后学生的学习特点、班级的管理方式进行了学习与交流。其后,初一年级召开了家长会,就起始年级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双减”后家庭教育的“可为与应为”等话题,老师们结合自己任教学科的特点与家长进行了交流与沟通。

初二年级开设了小型家长讲坛,针对性地从教育理论入手,结合具体案例,就“注重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做智慧型家长”等话题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可操作性思路。

初三年级作为毕业班,也适时地召开了家长会,就毕业年级家校如何精准施策,助力孩子成长,与家长进行了交流。

减学生课业负担,增教育实效。多项并举,拥抱素质教育,让“双减”政策落地生根。我们相信,通过系列举措,每一个九初学子都能在九初校园里得到全面发展。“双减”路上,我们一直在行动。

(九初 初一年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