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与管理办法

  • 发布时间:2018-08-27 13:28
  • 作者:九初篮球
  • 浏览量:22336

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自2011年独立分设以来,一方面秉承老校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创新教育理念,以创建“最有活力校园”为己任,寻求新的办学突破。学校是首批南京市阳光体育学校、第四批南京市青奥示范学校。篮球运动一直以来是学校传统特色项目,校男子篮球队多次获得江苏省中学生比赛冠军,代表南京参加第十八届省运会分获乙组亚军和丙组冠军;第十九届省运会乙组亚军;在20142015两届全国初中篮球联赛中,九初男子篮球队成为全国唯一一支连续两年打入全国四强的球队。于此同时,校园篮球也开展的轰轰烈烈,活力杯篮球赛成为了全校师生的节日。篮球已不折不扣的成为了学校的重要特色。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与管理办法具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按照上级相关政策和规定,扎实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学校认真贯彻“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相关文件精神,坚持把实施“阳光体育”、加强和改善青少年学生体质,落实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把健康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书声、乐声、球声、键声、笑声”,声声入耳,球声,即代表着学校体育工作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认真筹划,校园篮球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学校将篮球特色建设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以点带面,在建设鲜明体育特色的同时,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热爱体育的氛围。除每年参加的常规性的篮球赛事以外,一些重要的赛事的备战工作也纳入了学校的重点工作中,如在十八届省运会篮球赛中,我校代表南京市参加了乙组和丙组的比赛,经过长期的准备,特别是一个月紧张有序的集训,两支队伍分别获得了银牌和金牌。此外,学校每年还开展“活力杯”校园篮球联赛,营造了热烈的校园篮球氛围。

3.健全工作机制,完善规章制度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篮球的建设工作,成立了由主管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教学校长、德育校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各大处室主任、体育老师、年级组长及班主任为工作组成员。在篮球队建设方面,与中山东路体校深入合作,并签署了两校教体结合协议,在篮球队的招生、训练、比赛、平时管理等方面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明确双方各自的义务和职责。如体校协助学校进行梯队的建设,负责训练计划的制定及实施;学校负责特长生招生、队员文化学习及平时的管理等等。在篮球特长生招生工作中,学校严格按照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规范招生流程和考试办法。自学校独立分设以来,篮球特长生招生工作为零投诉。

学校还制定了《篮球队训练补助及奖励细则》,完善了训练补助和比赛激励机制。篮球队教练员参加的相关培训参照《第九初级中学教师培训费报销管理办法》,将培训费用纳入体育专项经费预算中。

二、条件保障

1.体育师资齐全。目前,我校共6名在编体育教师,能满足日常教学工作需求,并有两名篮球专项体育教师。我校体育教研组教师积极参加区市、教研活动,定期集体备课,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教研组成员积极参与学校的新老“青蓝工程”结对,其中两名新教师分别配有老教师带领指导,通过互相听课评课,不断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学校每年选派体育教师参加各项培训,其中带领篮球队的顾红霞老师曾参加全国学校篮球教练员高级培训班,在2016参加了年全国教练员赴美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丁家凤、方天会老师参加南京市中小学健美操和啦啦操体育教师培训班,并获得教师继续教育证书。

2.体育教师待遇落实到位。我校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篮球训练和活动会计入工作量。能够保证体育教师在评优评比、工资待遇、职务评聘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3.场地设施建设完备。目前,学校分设杨将军巷校区和尖角营校区。共计3片篮球场、器械配备能够满足体育工作的需求,篮球及基本训练竞赛器材数量充足。学校对体育馆和排练房进行了装修和升级,改善了体育场馆的活动条件。

4.体育经费保障充足。学校设立体育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年生均体育教育经费达到10%以上,保证了学校体育和校园篮球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教育教学

1.教学理念先进。在坚持“建设和谐校园,师生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之上,在“博雅健美,青春阳光”的校风中,在坚持常规课堂教学、开展丰富课外文体活动的同时,以篮球为抓手,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新一代人为己任。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以体育运动为题材。在全校掀起体育锻炼热潮,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保证体育活动时间。按照国家要求,保证每周3节体育课,不允许其他科目取占体育课,上、下午两次大课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同时我校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把篮球作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每学期安排两至三周的篮球教学。

3.开发篮球校本课程。根据国家教学指南,因地制宜,开发和编制篮球校本教材,根据初一年级各班级学生选修篮球项目的情况进行编班定学员。上课的时间安排在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上课时间为45分钟,每学期约安排10周课。校本课程包含篮球理论知识、技术指南、年级教学目标和考核目标等。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课,要编写教案、指导手册等,上好每一节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把握情况,要对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教师在课程结束,都要进行教学效果展示与汇报。顾红霞老师所编写的篮球校本课程获得2015年玄武区优秀校本课程一等奖。

4.营造浓厚的校园篮球文化。

    1)通过校园网站、学校橱窗,定期介绍篮球比赛规则,及我校男子篮球队取得的优异成绩,使更多的同学了解篮球、熟悉篮球、爱上篮球。

    2)组织丰富多彩的篮球运动,丰富校园文化。

  我校每年5月举办“活力杯”篮球联赛,基本做到“班班有球队,人人会打球,年年有联赛”。学生自主拓展活动课程、培训学生篮球队员、组织啦啦队为篮球现场比赛助威等活动创建热情奔放、健康向上、竞争协作的校园文化。每年报名参加联赛的学生基本200人左右,形成了浓厚的篮球氛围。

    3)、开设篮球技术的理论课程。

在不同的年级开设不同内容的篮球理论教学内容,通过电视观摩与教师讲解相结合,与专家讲座相结合。每位体育老师精心备课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

     4)、篮球特色创建与学科教育的结合、渗透。

      利用创建篮球特色校为契机,加强跨学科的渗透和交流。如在语文课上组织篮球比赛活动征文、体育室内课上探讨篮球发展的历史等,充分挖掘篮球的历史和内涵。

     5)、提炼篮球精神,渗透于学校工作全过程之中。

在不断提高篮球运动水平的同时,我校将注重提炼篮球精神。根据篮球的局部特性,我们将提炼这样一些内容:"篮球是圆的" 要团结起来。"篮球是需要传递的" 要相互协作。"篮球比赛是在争抢中进行的"要有竞争意识。"篮球最终是要投进球框的" 要有明确的目标。“篮球是讲规则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另外,总结我校篮球队每次获胜经验,就是靠的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以及相互支持、团结奋进的合作精神。我们将把"团结合作、拼搏争先"的篮球精神贯穿全校教育教学过程。

四、训练与竞赛

    1.成立篮球组织。建立金字塔形的三级梯队模式。学校建有校级男子篮球队、篮球校本课程篮球兴趣小组、每班都有自己的篮球小队参加学校每年组织的“活力杯”篮球赛。目前,校队成员共计30人,校本课程兴趣组40余人,每班球员10人左右,在体育教师的引领下,专业队员的带领下,学校80%以上的学生都热爱篮球项目。

2.篮球队建设。学校长期与南京市中山东路体校进行教体结合,想成为九初男篮的一员,必须通过全面、严格、规范的特长生考试。训练方面,球队利用放学以后的时间进行业余训练,每天从下午四点半一直训练到七点,回家一样还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校和体校均非常重视运动员的思想品德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每年开学、期中及期末都要进行全体篮球队员的会议,对队员们的训练、学习及品行表现方面进行总结,对有着良好表现的队员进行表扬和鼓励。学校始终把育人放在球队的第一要位,以诚信的比赛引导队员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比赛、对待人生。

    3.建立合理公平的竞赛制度。我校男子篮球队积极参加省级、市级、县级校园篮球联赛,并取得了不俗成绩:2012年在江苏省李宁杯初中篮球联赛获第二名;2013年在江苏省第二十届中学生篮球比赛(初中组)获第一名;在2013-2014年李宁杯中国初中学生篮球联赛获江苏赛区冠军、南方赛区亚军、全国总决赛季军;2014年代表南京参加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青少年部篮球比赛男子乙组获第二名、男子丙组获第一名的好成绩;在2014-2015年中国初中篮球联赛江苏赛区比赛中夺得冠军、南区赛亚军。在每年组织的校内“活力杯”篮球联赛中,采用小组循环及淘汰制,每个年级基本保证在10场球以上,做到合理公正。2015年,学校活力杯篮球赛与青奥篮球赛事接轨,开展了三人制篮球赛。

4.支持学生发展。鼓励有天赋、有潜力学生参与校外篮球训练、培训和比赛,同时近年来,九初男篮向九中、市队以及省队输送了大批优秀的运动员,他们的表现也得到了各单位的好评。

南京九初是篮球传统特色项目学校,学校不仅重视篮球特长生的培养,更注重篮球文化与校园发展的共相随。学校通过对校园文化的选择与重构,在不断构建完善自身的同时,聚合出校园文化与篮球文化的交汇点,使篮球文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篮球赛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培养了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们在竞赛中,享受篮球的乐趣,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

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