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下午
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
2025年度小课题研究答辩会
成功举行
本次答辩会特邀东南大学物理学院邱腾教授、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夏常磊教授、玄武区少年宫科技总辅导员陈胜老师担任主要评委,学校副书记、副校长代怀安,教科室主任吴慧平,教务处副主任唐美松,生物教研组长葛梅,信息技术教研组长彭昊等老师共同参与评审。
各小组课题研究内容广泛,既涵盖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传统学科,也延伸至信息科技、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前沿领域。同学们的研究过程充实有序,方法科学灵活,部分小组还现场展示了自主研发的测量工具、实验成果或实物模型,充分体现出九初学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实践能力。
三位校外专家对本次答辩会及所有课题给予高度评价。邱腾教授称赞同学们“具备发现真问题、设计真路径的科研潜质”;陈胜老师指出“项目设计贴近生活,体现科技服务于人的理念”;夏常磊教授更感言:“这样的活动极具意义,既训练科学思维,又培养协作精神,还能让同学们在探索中放松身心、激发兴趣,希望它能持续开展下去。”
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自1925年创办以来,有着“崇尚科学”的优良传统,为了全面深入“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提出“积健为雄”的科学教育理念主张,整体规划学校的科学教育体系和实践路径,通过构建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活动体系、文化体系,探索和实践科学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学校科技教育成果丰硕。此前,副书记、副校长代怀安与教科室主任吴慧平,在全区工作会议上围绕学校科技教育发展作专题交流分享,赢得了与会人员的广泛好评。
学校以小课题研究为核心抓手,系统构建“兴趣激发—提出问题—创新实践—成果转化”的科创育人闭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科技与文化前沿议题,鼓励其通过自主探究提出见解、形成解决方案。
为实现“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育人目标,学校建立了“教科室统筹—科普团队指导—年级落地实施”三级联动工作体系,整合校内科普骨干教师、南大、东大等高校优质资源,并聘请校外科普专家组建导师团,形成“校内教师+校外专家”双轨指导机制。
在此基础上,学校设置“课题培训—课题申报—研究实践—成果评审—展示推广”五阶段管理流程,实现课题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同时,打造小课题“校赛—区赛—省赛—国赛”四级递进式培养路径,系统孵化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青少年科研团队,推动创新素养持续升维。
课题虽小,梦想无限。本次答辩会不仅是一次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学校创新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九初将继续搭建多元平台,激发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热情与创造潜能,助力他们在探索与实践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成长为适应未来社会的拔尖创新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