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效课堂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活力”发展模型课堂建构研讨

  • 发布时间:2024-02-26 10:29
  • 作者:教科室
  • 浏览量:9187

    2024年2月21日下午,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朱建明主任来到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就“高效课堂”进行了指导。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校长诸谦、副校长代怀安、副校长陈晶晶、教科室主任华如容、教科室副主任吴慧平,语文、数学、英语和物理教研组长等共同参与研讨。

    首先华如容主任汇报了学校课题的成果: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级中学自我发展力提升的群案研究》、江苏省“十三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现代初中“活力课程”生发机制及效能评估研究》、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素养时代下初中生“新活力”发展模型建构与实施研究》,介绍了在研究这些课题期间,学校在校本课程研发、教师发展、“新活力”课例研究及校本化作业等方面做的工作,并恳请专家在“新活力”课堂模型建构和模型的可视化方面做出指导。

  接着朱建明主任从课堂模型的发展与改革、类化与难点、嬗变与优化三方面进行论述。朱建明主任先从一所农村初中的课堂改革之路出发,指出实施路径在于扩大教与学之间的 “公共区”,增进教与学之间的“共鸣区”,拓展教与学之间的“共生区”。对于薄弱初中的教改: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差异,确定“以学定教”的教学设计、内容、目标和检测,低起点、小步走、分层次,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得着、学得会,用得上”;建立科学、适切的学生课堂教学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别化发展。接着朱建明主任介绍了现代化初中课堂应本着创新性原则和人本性原则,追求启发探究式课堂和项目主题式教学,指出高认知水平的教学特征:1.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了解各个层次学生当前的知识基础;2. 帮助学生确立概念间的联系,给学生的思维和推理搭建“脚手架”;3. 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指导;4. 示范高思维水平的解题思路、思考问题的切入点;5. 引导学生了解学科知识体系,建构自己的认知地图;6. 给学生适当的探索时间。

   最后朱建明主任和老师们就“新活力”发展模型课堂的建构进行了研讨。在此次研讨活动中,朱建明主任以丰富的实际课堂范例、不同的课堂模型及其对教育、教学产生的不同的教学效果,为学校“新活力”发展模型课堂的建构指明了方向。

  高效的课堂,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可做,在具体的一节课中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的境界。而且让学生过得心情舒畅,有良好的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学校将通过“活力课堂”实践研究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